020-84132205

189 2885 6825

初到法国,很多中国留学生都会经历的五个适应期
来源: | 作者:eduyukia | 发布时间: 2025-10-24 | 16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刚来法国,不一定会遇到“文化冲击”那么夸张,但确实会有一些不太习惯的地方。这些差异并不是问题,只是需要时间去适应。下面这五点,是很多同学共同的体验,希望能帮到初来法国或者准备来法国的同学们。


图片


一、生活节奏偏慢,效率和期待有落差

法国办事讲究程序感,流程普遍比国内慢一些。像银行开户、CAF补贴、居留申请、医保注册,都可能要等上几周。再加上中午休息、周末关门、邮件回复慢,初来乍到时会有点不适应。


craig-whitehead-E1SID6pKht8-unsplash.jpg


**实用建议:能提前准备就提前准备,行程和材料都留出余地,急事容易变麻烦。


二、语言交流不顺畅,英语并不是万能替代

很多同学以为英文能覆盖基本沟通,但到了法国才发现,办事窗口、公交司机、邮局、药房甚至食堂,大多数人只用法语。听不懂、说不出、反应慢,是刚到阶段最常见的状态。


vitaly-gariev-lDEPHBi7QK4-unsplash.jpg


**应对方式:准备一些关键词、常用句型,哪怕发音不准,也比完全不开口要好。


三、饮食习惯差异大,想吃口热的都不一定容易

法国餐饮偏冷食、奶制品、面包沙拉,口味清淡、调料少,节奏慢。学校食堂选择有限,中餐价格不低,而且味道和国内差距不小。想吃热汤热饭,要么自己做,要么找机会去大城市的亚洲超市。


taylor-kiser-EvoIiaIVRzU-unsplash.jpg

**过渡办法:准备调料、熟食、方便面,自己动手比想象中重要。


四、办手续材料多,流程细但不可跳过

在法国,很多事情都靠“文件”推动,比如银行卡、居留、房补、交通卡、保险等,材料要求细致,一份缺失就要重新来。有时还涉及翻译、公证、预约、复印等多个环节。


glenn-carstens-peters-npxXWgQ33ZQ-unsplash.jpg

**经验分享:护照、签证、住宿证明、在读证明、IBAN等材料最好随身带电子版,打印和扫描也建议提前做好。


五、社交方式不同,需要一点时间磨合

法国人的社交节奏比中国人慢一些,不会一见面就加微信,也不会秒回消息。聚会以聊天为主,不一定一起吃饭,表达也更直接。不是冷漠,只是习惯不同。


helena-lopes-e3OUQGT9bWU-unsplash.jpg

**适应方式:保持礼貌,不用刻意热络,也不用担心“被冷落”,对方熟悉你之后会自然打开。


最后想说一句:

不适应是正常反应,大部分人三个月到半年都会慢慢进入状态。等你习惯以后,会发现很多事情并没有想象中困难,只是做法不同。如果你也刚来法国,或者正在收拾行李准备出发,希望这些内容能让你少踩几个坑。


 
  • 法国克莱蒙商学院
  • 法国SKEMA高等商学院
  • EDC巴黎商学院
  • ESSEC高等商学院
  • HEC巴黎高等商学院
  • 法国KEDGE商学院
  • ESCP欧洲高等商学院
  • 里昂商学院
  • EDHEC法国北方高等商学院
  • 格勒诺布尔高等商学院
  • 里尔经济管理学院
  • 法国南特高等商学院
  • 图卢兹高等商学院
  • 雷恩商学院
  • ESSCA昂热高等商学院
  • 诺欧商学院
  • 诺曼底管理学院
  • 第戎高等商学院
  • 斯特拉斯堡商学院
  • 法国拉罗谢尔高等商学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