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法国年轻人的宗教信仰状况正悄然发生变化。Ifop Fiducial民意调查显示,只有44%的受访者表示相信上帝,与前些年相比呈下降趋势,其中18-24岁年龄组最不相信上帝,比例仅为36%,不信神的高达64%。而老一辈法国人,尤其是经历过二战、在传统宗教氛围浓厚时期成长起来的那代人,宗教信仰的比例明显更高,周日去教堂礼拜是许多家庭的固定活动。回溯历史,法国曾是天主教的重要阵地,宗教在社会生活各个层面都有深刻烙印。但随着时代发展,科学教育普及,年轻人对世界的认知更多依赖于科学知识,从宇宙的奥秘到生命的起源,理性思维逐渐占据上风,削弱了宗教教义的解释力。同时,多元文化的冲击也不容小觑,全球化浪潮下,不同文化、信仰相互交融,年轻人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价值观,宗教不再是唯一的精神寄托。如今,法国年轻人更倾向于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意义,社交、公益、环保等活动成为他们热衷的领域。运动社团、艺术工作室、文化交流团体等新兴社交场所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满足年轻人对归属感和自我实现的需求,让他们在信仰之外开辟出属于自己的精神天地。 法国年轻人正在远离酗酒,这与以往人们印象中浪漫爱酒的法国人形象大相径庭。谷歌的一项研究表明,41%的法国年轻人将酒精与脆弱、焦虑甚至虐待联系在一起,他们对酒精失控和成瘾的恐惧远超前几代人。过去,酗酒在法国社会,尤其年轻人圈子里颇为常见,聚会时酒如流水,“像个无底洞似地喝酒” 成为社交常态。但如今,健康生活理念深入人心,年轻人深知酗酒危害,过量饮酒易引发身体疾病,如肝脏问题、心血管疾病,还可能导致情绪抑郁、焦虑。现在,年轻人聚会有了更多选择,户外运动、野餐、主题派对等健康社交方式盛行。城市中的骑行社团、桌游俱乐部等成为年轻人闲暇时光的热门去处,大家在享受乐趣的同时,避免了酒精的过度摄入,拥抱更健康的生活。 曾几何时,在法国80-90年代,紧身牛仔裤可是年轻人的时尚宠儿,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穿着紧身牛仔裤、勾勒出完美腿部线条的潮男靓女,那时候,紧身代表着时尚、性感,是年轻人彰显个性与身材的不二之选。但风水轮流转,如今的法国年轻人却对宽松舒适的服装情有独钟。走在巴黎、里昂等城市的街头,宽松的mom jeans、肥大的卫衣、阔腿裤成了年轻人的出行标配。近年来,时尚界越发推崇 “舒适至上” 的理念,各大品牌纷纷推出宽松版型的服装系列,从秀场到日常穿搭,宽松风逐渐占据主导。另一方面,年轻人生活节奏快,追求舒适自在,宽松服装不会束缚身体,无论是上课、上班还是休闲聚会,都能轻松应对。而且,宽松穿搭对各种身材包容度极高,无论高矮胖瘦,都能在其中找到自信,展现独特风格。 在法国年轻人的社交世界里,电话使用可是有着诸多不成文的 “规矩”,一不小心就容易踩雷。直接呼叫对方手机,在他们看来是大忌。想象一下,对方可能正忙着上课、工作,或是沉浸在自己的休闲时光里,手机突然毫无征兆地响起,往往会让人措手不及,甚至心生厌烦。冗长的语音留言也不受欢迎。谁也不想在忙碌之余,还要耐着性子听一大段絮絮叨叨、重点不明的留言。“有时候点开语音,听了半天才发现对方还在绕圈子,根本不知道到底想说啥,简直是浪费时间。背后折射出的,是年轻人对个人空间的极度重视。在这个追求独立、自主的时代,他们希望能掌控自己的时间安排,不被突如其来的电话打乱节奏。同时,也是对高效沟通的追求,有事儿咱就简明扼要地说清楚,短信、即时通讯工具都能轻松搞定,何必非得打电话呢?若想和法国年轻人顺畅电话沟通,不妨提前发个短信预约,询问是否方便通话,留言时也尽量简洁明了,直击重点,尊重他们的 “电话社交法则”,才能让交流更加愉快。 曾几何时,法国人在使用表情符号时那叫一个 “讲究”,不同情境、不同对象,表情符号的选择都有微妙差别。给长辈、上司发信息,得用最传统、最 “官方” 的微笑😊、点赞👍之类的表情,显得礼貌又稳重;和朋友聊天,才敢放开些,偶尔用个搞怪的吐舌头😛、眨眼😉,调节下气氛。要是在正式的工作邮件里,表情符号那可是 “禁区”,一旦出现,仿佛就给人一种不专业、不靠谱的印象。但如今,法国年轻人彻底打破了这些 “陈规”,开启了简洁表达的新风尚。他们不再长篇大论地抒发情绪,而是用几个简单的emoji精准 “表意”。就拿 “笑死了” 来说,过去可能会打一串 “hahaha” 或者 “lol”,现在直接一个骷髅头emoji💀了事,简单又直接,冲击力十足。还有觉得某件事有趣,不再啰嗦地描述,一个 “🤣” 就涵盖了所有笑点。这种转变背后,是快节奏生活的推动。年轻人每天接收海量信息,忙碌于学业、工作、社交之间,哪有时间长篇大论?简洁的emoji能迅速传达情绪,让沟通更高效。而且,社交媒体的流行也助力了这一趋势,在评论、私信里,简短有力的表情符号能在瞬间抓住眼球,融入群体潮流之中,已然成为法国年轻人必备的 “社交新技能”。 发型,作为个人时尚表达的关键一环,在法国年轻人中也经历着代际更迭。千禧一代的法国人,无论男女,都偏爱斜刘海发型,最好是头发快要遮住眼睛,只在眼睛上方露出一点点,营造出一种神秘又略带慵懒的气质。像当年法国青春电影中的主角们,不少都留着这样标志性的斜刘海,引得年轻人纷纷模仿。但Z世代却截然不同,他们更流行把眼睛清晰地露出来,露出脑门,干净利落又显精神。比如新生代法国偶像歌手路易,一头利落短发,露出光洁的额头,在舞台上活力四射,这种发型让他看起来更加自信、阳光,也成为粉丝们追捧的发型样式。究其原因,一方面是时尚审美多元化发展,年轻人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发型风格,更追求展现真实、自信的自我。另一方面,社交媒体的兴起功不可没,各种发型教程、时尚博主的推荐如潮水般涌来,年轻人每天接触海量发型信息,乐于尝试新鲜样式,也加速了发型潮流的更新换代。一款新发型在TikTok或Instagram上走红后,不出几天,就能在法国街头看到年轻人的 “同款”。 在浪漫之都法国,年轻人的结婚率和生育率却持续走低,令人大跌眼镜。法国国家统计与经济研究所的数据显示,近年来法国的结婚人数不断下滑,2022年虽因疫情期间婚礼推迟有小幅度回升,但近40年的整体趋势仍是下降。20世纪70年代,法国每年近40万场婚礼,如今仅24.4万场。生育率更是创下 “历史新低”,2023年初的数据表明,新生儿数量持续减少,死亡人数却逐步上升。年轻人对待伴侣关系愈发谨慎,许多人更倾向于长时间同居,而非踏入婚姻殿堂。法国政府为鼓励生育,出台诸多福利政策,如育儿补贴,依据家庭收入和孩子数量发放,多孩家庭补贴丰厚;保障产假、陪产假,女性生育多胎产假延长,男性陪产假也有相应规定;托幼保障体系完善,孩子两个月即可送托儿所,方便父母复工。然而,这些政策虽有成效,却仍难扭转生育率下滑态势,年轻人的生育观念转变并非一朝一夕能改变。 在法国,年轻人拒绝加班似乎成了一种职场 “默契”。法国劳务法规定每周法定工作时间为35小时,晚上六点之后到早上九点之前加班属于违法,这无疑给年轻人的 “拒绝加班” 提供了有力的法律后盾。法国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极高,他们坚信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,而非全部。下班后的时光属于家人、朋友,属于自己热爱的兴趣爱好。这种拒绝加班的风气,与老一辈法国人形成了鲜明对比。过去,为了工作牺牲休息时间、拼命加班以求晋升的情况并不少见,而如今的年轻人更注重自我感受,他们不再愿意为了工作无限制地压缩个人生活空间。这也使得法国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工作安排,推动弹性工作制度的发展,以适应年轻人的需求。